新闻中心

执行文化学思用丨姜志杰:从“新水发精神”中探讨如何提升执行力

返回

人们常说:“世界上最好的企业是军队 ”。不难想象,大军团规模的行动,动辄数万人的统筹布局,要想达到战略、战术的效果,要求军队中每个人具备高度执行力,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,团结一致,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。优秀的企业亦如此,正确的决策离不开员工高度的执行力以及朝着目标前进的坚定信念。如何能够提升执行力?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:

一、执行第一,培养团队“任务惯性 ”思维

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协作的社会,企业内部对协作的要求更加严格,一个项目、一件事情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,而是需要多人协作,共同努力运营才能完成。但人往往存在“惰性思维”,觉得一件事情推动不下去,看不到成效时便会产生“畏难心理”。就像备考职业资格证书,工作中忙一天停一天,在书本的第一章停滞不前,直至临考前几天,经历一阵思想斗争后,最终决定放弃考试。

因此,我们需清晰划分目标,规划具体时间、明确责任人,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以结果为导向,做到执行第一。当所有过程到位,该目标大概率达成,无形中便培养了团队“任务惯性”的思维。磨合次数久了,整个团队便会自上而下重复、重复、重复…在反复重复中强化团结协作的意识,进一步牢固树立“一盘棋”的思想,心往一块想,劲往一处使,形成团结一心、群策群力的整体合力。

二、激励员工敢为人先,争当模范

古人云:己身不正,虽令不行。倘若领导者自身的管理能力本身较差,后面有关执行力的所有事情将无从谈起;假如领导者怕承担责任,最后的结果是相互推诿扯皮现象频发;假如领导走形式主义,企业的各种文件、各种规章亦是形同虚设。

因此,管理者对整个团队执行力的强弱影响很大,执行力的实施就是由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示范来推动的。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,必须身先士卒、百折不挠,由此产生巨大的示范和凝聚作用,通过有效的规章制度、奖罚激励举措等,促进并激励员工敢为人先、争当模范,共同实现企业目标。

三、“切齿匈奴、直抵黄龙的斗争精神”

“请首长放心,保证完成任务”。受领夺取泸定桥任务的红四团从大渡河西岸的安顺场出发,向泸定桥奔袭。他们没有畏惧,冒着雨,踩着泥水,在敌人重重阻击、道路崎岖难行的情况下急行军,创造了昼夜徒步奔袭240里的世界陆军徒步行军罕见纪录,至今仍无法打破。前路艰险,任务艰巨,他们仍要用自己的生命为其他同志开路,他们用非凡的勇气、团结、气魄展现了英勇顽强、绝不服输的“斗争精神”。

市场也是如此,商场如战场。我们首先是企业,然后才是国企,我们的底层逻辑依旧是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,不会因为“国企”身份而发生改变,故更应该通过学习、继承“切齿匈奴、直抵黄龙的斗争精神”,凝聚企业的力量、统一指挥、集中力量向一个方向共同发力。

自强不息、艰苦奋斗,才有永不言败的信心,才有迎难而上的决心。只有真真切切体会“切齿匈奴、直抵黄龙的斗争精神”,端正工作态度,真正地将它运用到工作中,企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,才会具有强劲的执行力,攻无不克、战无不胜。